失智症後都會有情緒問題?
- Chak Fung Leung
- 2024年11月3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患有嚴重失智症的長者很多時候都無明顯的情緒反應,甚或會比人有種呆滯、平靜的印象,令到各位護老者都會好容易誤以為他們不再有情緒。這種想法可能導致忽視患者的情緒需求,錯過及時干預的機會。
作為一個最稱職的護老者、最孝順的子女,我哋最渴望的就係父母可以有個幸福感滿滿的晚年,所以除咗了解長者的生理需要更唔可以忽視佢哋的心理健康。
普遍護老者的誤解
由於患有嚴重失智症的長者很多時候都並沒有明顯的情緒反應,甚或會讓人有種呆滯、平靜的印象,從而導致大眾誤以為他們不再有情緒。但事實上:
失智症患者不僅有情緒,而且可能比常人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
儘管失智症患者語言能力可能受損,以致無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,但患者仍會通過其他方式表達情緒
失智症本身不但會引起某種情緒問題,環境因素、身體不適等都可能是誘因
失智症患者常見情緒問題
焦慮
原因:
認知能力下降導致對環境的不確定感增加
記憶力減退使患者難以理解當前情況,引發不安
對未來的擔憂,尤其是關於疾病進展的恐懼
表達方式:
重複詢問同一個問題
面部表情緊張,經常皺眉
出現身體症狀如心跳加速、出汗增多
堅持要離開當前環境或回家
抑鬱
原因:
意識到自己能力衰退帶來的沮喪感
神經遞質失衡,如血清素水平降低
社交圈縮小,感到孤獨
失去獨立性和自主性
表達方式:
食慾減退或暴飲暴食
睡眠模式改變(失眠或嗜睡)
言語減少,回應變慢
易怒
原因:
前額葉皮質功能下降,影響情緒控制能力
溝通困難導致的挫折感
環境刺激(如噪音)的耐受能力降低
身體不適或疼痛無法準確表達
表達方式:
語言或肢體上的攻擊行為
拒絕合作或接受幫助
摔打物品
冷漠
原因:
大腦前額葉和顳葉功能受損,影響情感處理
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能力下降
可能是抑鬱的一種表現
表達方式:
缺乏面部表情變化
對周圍事物表現出漠不關心
很少主動與他人交流
語調平淡,缺乏情感起伏
妄想或幻覺
原因:
記憶障礙導致的錯誤解釋
視覺或聽覺功能退化引起的錯誤感知
某些失智症(如路易體失智症)更易出現幻覺
表達方式:
表現不合理的恐懼或擔憂
堅持某些不真實的想法(如被偷竊/被逼害)
試圖逃離想像中的威脅
拒絕他人的解釋或安撫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