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如何選擇助聽器】
- Chak Fung Leung
- 4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如何選擇適合長者的助聽器?完整三步驟指南
隨著年齡增長,聽力退化變得越來越普遍。選擇一款合適的助聽器不僅能改善日常生活質素,更能提升與他人溝通的信心。
第一步:了解長者的聽力損失程度
選擇助聽器的第一步,是了解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。以下表格列出了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情況及建議配戴的助聽器類型:
聽力損失程度與建議助聽器
聽力損失程度 | 日常表現 | 建議助聽器類型 | 特點 |
輕度 | 安靜環境中聽力正常,噪音中難以分辨細聲音 | 耳內式(ITE)、耳道式(ITC) | 增益適中,保持自然聲音感 |
中度 | 餐廳或戶外對話困難,電話需調高音量 | ITE、ITC、耳背式(BTE) | 增益較大,適合多頻段聲音 |
重度 | 安靜環境下也難聽清楚,需極大音量 | BTE | 功率足,適合處理重度聽力損失 |
極重度 | 嚴重依賴唇語或手語,無法聽清大部分聲音 | 超大功率BTE或人工耳蝸植入 | 提供極高音量或神經刺激 |
第二步:認識助聽器的種類
助聽器有不同的外形與佩戴方式,需根據長者的需求、操作能力與美觀要求來選擇。
各類助聽器比較表
助聽器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 適用對象 |
耳背式(BTE) | 功率大,適合重度聽損者,電池續航長 | 較顯眼,可能受眼鏡干擾 | 聽力中重度退化者 |
耳內式(ITE) | 體積小,佩戴隱蔽,操作簡便 | 不適合重度聽損,電池較小 | 輕中度聽損,手指靈活者 |
耳道式(ITC) | 更隱蔽,貼合耳道個人化 | 操作與電池更換較難 | 追求美觀的使用者 |
深耳道式(CIC) | 幾乎看不見,風聲干擾少 | 體積極小,電池壽命短 | 對外觀要求高的輕度聽損者 |
植入式 | 穩定持久,解決傳統助聽器無效問題 | 手術風險高,價格昂貴 | 傳統助聽器無法改善者 |
第三步:了解助聽器的核心功能
現代助聽器功能多樣,選購時應根據長者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。
聽力補充功能
功能名稱 | 說明 |
降噪功能 | 協助分辨語音與背景噪音,提高清晰度 |
方向性麥克風 | 集中收音方向,例如對面交談時減少干擾 |
耳鳴掩蔽 | 播放白噪音減輕耳鳴不適 |
自動音量調節 | 根據環境自動調整音量,提升使用便利性 |
配戴舒適性設計
設計重點 | 說明 |
耳模與定制化 | 根據耳型製作,避免滑動與壓迫 |
重量與體積 | 越輕越小越佳,尤其對於耳骨敏感長者 |
操作性 | 簡單易用的按鈕與電池更換設計,減少操作困難 |
為長者打造聽見的幸福生活
選擇合適的助聽器,能有效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與社交能力。建議在配戴前先進行專業聽力評估,並根據聽力程度、使用環境、個人操作能力與配戴舒適度選擇最合適的助聽器。
如有需要,可諮詢專業聽力師進行個人化建議,讓每一位長者都能重新「聽」見世界的美好。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