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照護者的獨白 - 折磨】

  • 作家相片: Chak Fung Leung
    Chak Fung Leung
  • 4月15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「最深的折磨,不是照顧的辛苦,而是在放不下的執著中消耗了彼此的愛。」


「媽,你又弄髒了床單!」我忍不住吼了出來,隨即後悔地看著媽媽驚恐的眼神。這已經是今天第二次要更換床單了,我的耐心像被一點一點地消磨殆盡。


五年前,媽媽因中風而失去自理能力。我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她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起初,我以為自己能撐得住,但漸漸地,這份照顧變成了一種看不見盡頭的折磨。


每天早上五點,我就得起床為她翻身、擦澡、換尿布。白天要定時餵藥、餵食、做復健。晚上還要提心吊膽,深怕她半夜又會嗆到或抽筋。我的生活彷彿被困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裡。


最痛苦的不是身體的疲憊,而是看著一個曾經堅強能幹的母親,變得像個無助的嬰兒。每次為她清理穢物時,我都能看見她眼中的羞愧和自責。這種折磨,是雙向的。


有一天,當我又一次因為她把飯灑了而發脾氣時,媽媽突然用她不靈活的手抓住我,艱難地說:「對...不...起...」那一刻,我崩潰了。


我開始意識到,這些年來,我把照顧變成了一場折磨,不僅折磨自己,也折磨著媽媽。我用完美的標準要求每一個細節,卻忘了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心情。


轉機出現在一次互助小組。一位照顧癱瘓丈夫十年的婆婆說:「與其執著於完美的照顧,不如學會放下一些,給彼此多一點空間。」


這句話觸動了我。


我開始嘗試改變:不再為了一點點的失誤而生氣,學會在餵飯時放慢節奏,聊聊天;給媽媽看她愛看的老電視劇,即使要重複很多遍;在替她擦澡時,輕輕哼著她以前愛唱的歌。


漸漸地,我發現照顧的重擔似乎變輕了。不是實際的工作減少了,而是心態改變了。我不再把每一次的照顧都當作必須完美完成的任務,而是當作和媽媽相處的機會。


最讓我驚訝的是,媽媽的情況居然有了些微的好轉。她開始會用眼神回應我,會在我說笑話時露出微笑,甚至會試著自己拿湯匙——雖然常常失敗,但那種努力的神情,讓我心疼又感動。


有一天晚上,當我幫媽媽洗完澡,正要幫她擦頭髮時,她突然握住我的手,顫抖著說:「女...兒...辛...苦...了。」這簡單的四個字,讓我淚如雨下。


原來,這些年她一直都知道,只是無法表達。她也在承受著無法自理的折磨,卻還在擔心著我。


現在,我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看待這份照顧。是的,它依然辛苦,依然有說不完的煩惱,但不再是折磨。因為我明白,真正的折磨不是照顧的困難,而是我們把愛束縛在完美的框架裡。


每天晚上,當我幫媽媽蓋好被子時,我會輕輕親吻她的額頭,說聲:「媽,明天見。」她總會用力眨眨眼睛回應我。這個簡單的互動,抹去了一天的疲憊。


前幾天,我在整理舊物時,發現了媽媽以前寫的日記。最後一頁寫著:「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別人照顧,希望我的女兒不要太辛苦,因為比起完美的照顧,我更希望看到她的笑容。」


看著這句話,我終於明白:所謂的折磨,往往來自於我們對完美的執著。當我們學會放下,反而能在照顧中找到愛的真諦。


因為最深的愛,不在於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無缺,而在於用最真實的心情,陪伴彼此走過這段路。

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

服務為本,品質為先,輕鬆護老,始於60ReDefine: https://www.60redefinee.com/zh



 
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