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壓力】-「壓力,不在於事情多麼困難,而在於我們太過執著事情應該怎樣」

  • 作家相片: Chak Fung Leung
    Chak Fung Leung
  • 7月2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ree

那個中午,我又一次在醫院的茶水間崩潰了。爸爸第三次拒絕進食,把我餵的粥全部吐出來。我花了整個早上熬的粥,加了他最愛的瑤柱,細心調校了溫度,可是他還是不肯吃。


照顧中風的爸爸已經兩年了。每天,我都按照復康計劃表一絲不苟地執行:準時餵藥、定時翻身、固定時間做運動。我像個完美主義者,執著於每個細節必須準確無誤。


「你咁樣會攰死。」同事阿強看著我的黑眼圈說。我卻覺得,照顧爸爸就是該這樣,馬虎不得。直到那天,醫院的老醫生給了我當頭棒喝。


「你知唔知點解你咁大壓力?」他望著我說:「因為你太想爸爸照你諗嘅方向好返。」


這句話讓我愣住了。


回想這兩年,我確實一直在跟現實對抗。爸爸不願意做物理治療,我就硬拉著他做;他想吃油膩的食物,我就堅持煮清淡的;他想自己上廁所,我怕他跌倒,寧願幫他把尿。


我太想控制一切,太想爸爸好起來,結果把自己逼得喘不過氣。


那個晚上回家,我看見爸爸坐在輪椅上發呆。往日我會立刻催他做運動,但這次,我只是靜靜地在他身邊坐下。


「老豆,你想點?」我第一次這樣問他。


他慢慢轉過頭,眼裡有淚光:「我都想自己好返...但係我真係好攰。


這句話讓我突然明白:原來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「好」,卻忽略了爸爸的感受。


從那天起,我開始學習放鬆。不再固執地要求爸爸準時做運動,而是等他心情好的時候才做;不再強迫他吃他不愛的食物,而是在營養師建議的範圍內,煮些他愛吃的;不再事事親力親為,學會請看護幫忙。


漸漸地,一個奇妙的變化發生了。當我不再那麼執著時,爸爸反而更願意配合治療。有時候他會主動說:「今日做多幾下運動啦。」這是我強迫他時從來沒有過的。


我也發現,原來照顧路上,轉彎未必是退縮。把爸爸交給看護的時候,我可以去打籃球;讓他多睡一會,我能享受寧靜的早晨;不再鉅細無遺地記錄他的情況,反而有更多時間真正陪伴他。


最大的領悟是:壓力往往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執著。我們太想要完美的結果,太在意事情該怎樣,反而忘了順其自然的可貴。


有一次,爸爸吃飯時弄髒了衣服。以前的我一定會緊張地馬上幫他換衣服,但那天,我們竟然笑了。他說:「我而家好似返咗細路仔。」我說:「係啊,所以我要湊返你。」


現在的我,依然每天照顧爸爸,但心態輕鬆多了。不再執著於完美的照顧計劃,而是學會順應他的狀況調整;不再為了一點失誤自責,而是接受照顧路上本來就會有起起落落。


那些曾經讓我喘不過氣的壓力,在我學會放下執著後,變得輕盈了。我明白了:有些事情不盡如人意,或許正是上天提醒我們,該換個方式前行。


看著爸爸午睡時熟睡的臉,我終於懂得:照顧的真諦,不在於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,而在於用心陪伴,學會接納。當我們放下過度的執著,壓力自然就減輕了。


這,大概就是照顧路上最寶貴的功課:學會放下,才能真正前行。

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


服務為本,品質為先,輕鬆護老,始於60ReDefine: https://www.60redefinee.com/zh


 
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