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照護者的獨白-補償】
- Chak Fung Leung
- Nov 30, 2024
- 3 min read

「生命給予我們的,不只是考驗,更是彌補的機會。」 - 護老者小美
清晨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灑落在小美的臉上,她緩緩睜開眼睛。鬧鐘顯示早上六點半,又是一個忙碌的日子開始了。
小美輕手輕腳地起床,先去看看睡在隔壁房間的父親。老人家平靜地睡著,呼吸平穩。她鬆了一口氣,又輕聲來到客廳,打開手機查看母親在醫院的監護記錄。
「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啊...」小美喃喃自語。
十二年了。從21歲開始,小美就和母親一起照顧患有失明和腦退化的父親。現在33歲的她,卻要獨自照顧兩位需要長期護理的父母。
小美坐在沙發上,回憶起這段漫長而艱辛的旅程。
父親在一年前奇蹟般地從鬼門關逃脫,但身體狀況仍不容樂觀。去年,他被送進了老人院。小美每天都會去探望他兩次,希望能彌補些什麼。
「也許這就是我的補償吧,」小美自嘲地笑了笑,「補償那些年輕時對父母的不理解和任性。」
就在小美以為生活即將步入正軌時,噩耗再次降臨。母親原本只是做全膝關節置換手術,誰知竟併發肺炎、肺栓塞,甚至發現甲狀腺有腫塊。
小美的生活瞬間變成了在老人院、醫院和家裡之間的馬拉松。
「媽,你放心,我會好好照顧你的。」小美握著母親的手,眼淚在眼眶中打轉。
母親虛弱地笑了笑:「傻孩子,你也要照顧好自己啊。」
這句話像一把刀,狠狠地刺進小美的心裡。她突然意識到,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在試圖彌補些什麼,卻忽視了自己的需求。
就在前幾天,醫生告訴小美,母親胸腔發現腫塊,懷疑是癌症。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,讓小美幾乎崩潰。「為什麼?為什麼是我們家?」小美無助地問自己。
然而,生活並沒有給她太多喘息的機會。父親的情況也開始惡化,食慾下降,行動能力接近癱瘓,甚至連手部力量都在慢慢減弱。小美站在父親的床前,看著他消瘦的面容,心如刀絞。她想起了那些年父親因病做過的一些「壞事」,那時的她和母親是多麼的痛苦和無助。
「爸,對不起,我年輕時不懂事,沒能理解你的辛苦。」小美輕聲說道,淚水順著臉頰滑落。
父親似乎聽懂了,艱難地抬起手,輕拍了拍小美的手背。
這一刻,小美恍然大悟。她一直以為自己在補償父母,其實更多的是在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和遺憾。
從那天起,小美決定改變自己的心態。她不再強迫父親進食,不再緊盯各項指標。她學會了尊重父母的意願,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。「想睡就睡,想吃就吃。」小美對父母說,「我只想你們舒服自在。」
小美也開始關注自己的需求。她報名了一個護老者支援小組,在那裡找到了理解和支持。她甚至開始學習冥想,試圖平衡自己的情緒。
然而,現實依然艱難。小美時常感到與社會脫節,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照顧父母上。沒有兄弟姐妹,沒有親戚可以依靠,一切都要靠自己。
「有時候我真的很害怕,」小美對支援小組的朋友說,「害怕他們會突然離開,害怕自己會措手不及。」
朋友們都理解地點點頭,有人輕聲說:「小美,你已經做得很好了。記住,照顧好自己,才能更好地照顧他們。」
小美漸漸明白,真正的補償不是透支自己去彌補過去,而是在當下付出真摯的愛和關懷。她開始學會在照顧父母的同時,也善待自己。
今天,小美又來到父親的床前。老人家的情況不太好,但臉上卻掛著平和的微笑。「爸,我愛你。」小美輕聲說道,握住父親的手。父親虛弱地點了點頭,用盡全力回握了一下。
那一刻,小美感受到一種深沉而溫暖的力量。她知道,無論未來如何,她都會帶著這份愛繼續前行。晚上,小美坐在陽台上,望著星空。她想起了這些年的點點滴滴,眼中泛起淚光,嘴角卻露出了釋然的微笑。
「也許,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。」小美輕聲說,「在愛與被愛中成長,在付出與接納中找到平衡。」
她深吸一口氣,感受著夜風的輕撫。明天又是新的一天,充滿挑戰,也充滿希望。
小美知道,她將繼續在這條艱辛但充滿愛的道路上前行。這不僅是對父母的補償,更是對生命的珍視和對自我的成長。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